大家在撰写教案时,需充分考虑到时间的紧迫性和课程的深度,为了确保教学的连贯性,教案中应体现不同课时之间的衔接,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非学科类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非学科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画画、玩玩中,理解儿歌内容,激发幼儿大胆说话的愿望。
2、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喜欢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3、丰富词汇:柳枝、翩翩。
活动准备:
1、课前带幼儿观察春景,积累粗浅的感性经验。
2、春天背景图一幅,咪咪笑的桃花、绿绿的柳枝、黑黑的燕子、花花的蝴蝶图片各一幅用报纸遮住一次排开贴在墙壁上。彩笔等。
3、歌曲《下春雨了》磁带一份。配乐诗歌朗诵《画春天》
活动过程:
1、律动《下春雨了》,感受春天雨露的亲切。
师:春天到了,调皮的小雨点也来了。
2、通过观察图片,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内容,能大胆地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雨停了,现在想不想跟我一起去看春天的景色?跟我走吧!
a、出示图片(红红的桃花咪咪笑,有笑脸的桃花)。
师:你看到了什么?她是什么颜色的?红红的桃花现在在干什么呢?你来学学它的样子。他还会在干什么?请你来学学它的样子。我门一起来试试。
b、出示绿绿的柳枝弯弯腰(拟人化,柳树手插腰)。
师:教师带幼儿到柳树前,你看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柳枝?柳枝在干什么?你来学学柳枝弯弯腰!我们一起来学学。
c、出示燕子高高飞
师:呀!它是谁呀?燕子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燕子在干什么?飞地高还是低啊?你会飞吗?表演给大家看看,我们一起飞吧!
d、出示花蝴蝶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别忘了还有我呢!是谁呀?它身上有很多种颜色我们叫它花蝴蝶。谁知道花蝴蝶有什么本领?花蝴蝶也会飞,花蝴蝶飞呀飞,像在干什么?给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翩翩舞。学习词“翩翩舞”我们一起来学蝴蝶翩翩舞吧。(边飞边念翩翩舞。)
4、儿的回答做画,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并熟悉诗歌内容。
师:春天的景色美吗?春天春天真美好,让我们画张春天的画吧!
师:用什么画春天呢?好,就用这些彩笔吧,学习词“彩笔”。
师:刚刚在路上你看到了什么?桃花在干什么?听,录音机宝宝看到我们的画,想给我们念一首春天的诗歌。(红红的桃花咪咪笑)它是怎么说的?(多请几个幼儿学念,并及时鼓励念地好的幼儿)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柳枝在干什么?听,(绿绿的柳枝弯弯腰)它说了什么?(多请几个幼儿学念,并及时鼓励念地好的幼儿)
师:还有谁呢?继续听录音。黑黑的燕子在干什么?(多请几个幼儿说。)
非学科类教案篇2
课程分析:
本课程为我区美术名师工作室尝试开发的校本课程,在我区翰文学校育才分校初中阶段尝试实施,进行学习,并希望能通过本区工作室的影响力,最终来辐射我区部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促进美术活动的开展,提高美术学科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兴趣。课程内容以湘版教材七年级《第五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为依据,来进行的一个课程延伸性的探究。课程主要围绕民间艺术扎染的制作方法来进行展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同的扎法,简单了解扎染艺术的历史,了解扎染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尝试手工制作,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从而体会我们祖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魅力。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选择七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演示,主要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把扎染的一些技法过程用手指灵活的制作出来,在思维上,他们刚进入初中,很多时候还保留着小学孩子思维的活跃性,不会受到太多的思维固式,这样他们能更加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创新和想法。可以认识到中国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扎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扎染艺术,知道扎染的制作方法,尝试完成一件扎染作品。
2、过程与方法:可以尝试合作来完成一件作品,也可以通过创新尝试一些新的扎法,通过逐步了解扎和染过程中一些细节的把握,从而能形成不一样渐变效果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和制作扎染的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体会成功的自信心。同时,感受中国深厚的民间文化艺术,体会了艺术服务于生活的终身实用性。
教学重点:
能够制作一副扎染作品,了解扎染艺术。
教学难点:
尝试一些新的有创意的扎法,并完成效果好的作品。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1、扎染作品
2、扎染染料、冷染剂、木夹子、皮筋、线、针、一次性手套、盆子、手帕、背包、围巾、布料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情境
导入
布置:一副玻璃装框的扎染布、一个靠枕、
一个背包、挂起的扎好的包、扎染的手帕、
1、播放音乐,同学们进入教室,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
2、上课
打开小礼物
在你打开的时候,你要关注2个小小的问题:、
你是怎么样把他打开的?打开后有什么感受呢?
像这样把织物部分结扎起来进行染制,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我们叫做扎染。
今天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来到我们的扎染工作室和我们一起走进民间美术——魅力扎染
音乐+扎染作品背景
二、初步感受扎染
1、一起欣赏生活中的扎染
图片和实物
2、扎染的美在哪里?
师:扎染的美正如刚才同学们的打开过程一样,每一次打开都有不一样的惊喜,她体现一种独特的变化美和痕迹美,同学们想知道这么美的艺术品是如何制作的么,请看
三、学习扎染的制作方法
1、师播放视频
2、扎染的工具
3、扎染的步骤是怎么样的呢?
师总结:扎染步骤:折、扎、染、展示
微课
四、折法体现变化美
1、讨论折扎的方法。
同学展示
师总结:横条纹的扎法
圆形放射纹的扎法
2、我们来欣赏一下不同的扎法不同的作品。
图片展示扎法和染的规律
五、自主学习
1、完成学习任务单
讨论学习
总结学习任务单
六、扎染的不同方法
师:除了我们常见的捆扎法还有夹染法和缝制法。
图片
七、复习美术色彩知识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
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同类色、近似色、互补色
八、实践制作
请同学们尝试扎染一块手帕。
我这里有一个背包和二条围巾,有没有同学想挑战一下实物的?
九、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
1、扎染已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是白族的民族扎染,古老扎染的染制方法要经过印花、扎花、染色、晾晒的过程。扎花是需要用针带笔进行缝制,染色有冷染和热然,每染制一次需要拿出晾晒,然后再染。一件作品大约需要染制十来次。
现今,这种古法染制的师傅越来越少了。需要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图
十、作业展示与点评
1、把作品用图钉按到我们的前面kt板上
2、请你来说说:你对自己的作品满不满意,有什么更好的设想?
3、师和同学一起说说自己喜欢的效果。
十一、总结
1、师:今天我们制作了一副扎染作品,感受了扎染艺术的魅力,我们学习了这一课,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入到我们社团中来,更好的传承民间扎染艺术。
2、下课
非学科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的用途。
2、积极的参与到探索报纸的活动中,通过探索、观察、模仿,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报纸发声。
3、在集体面前展示讲解自己的办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报纸(人手一张),音乐,报纸工艺品图片
活动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报纸发声。
难点:在集体面前展示讲解自己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报纸,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有什么声音?
请小朋友们回答听到的声音;
a唱歌的声音;
b抖动报纸的声音。
对,是抖动报纸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和报纸做游戏。
2、报纸的认识
①你在哪里见还过报纸?
②你们家有人爱看报纸吗?谁最爱看报纸?
③为什么这么多人爱看报纸?报纸上有什么?
师小结:报纸的用途可真大,报纸上有新闻,他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报纸上有知识,它能让我们学到很多本领,报纸上有广告,能了解新信息。
3、观看课件了解更多用途,通过启发初步让幼儿知道报纸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形状的为探索报纸如何发声做准备
总结:用旧报纸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只要我们多动脑筋,肯动手,就可以把很多没用的东西变成很多有用的好玩儿东西。
二、幼儿尝试操作让报纸发声
1、幼儿尝试想出各种让报纸发声的方法“报纸还有特别的神奇的功能,能够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需要你们动脑筋想办法来帮助它。”将报纸发给幼儿。注意了,报纸上有油墨,玩过后手会脏,不要把手放在嘴巴里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启发指导。
2、鼓励幼儿来展示自己发现的方法
小结:揉成一个球、用手指弹一弹、用手甩一甩、搓成棍子、卷成筒打、放在身上擦,双手各拿报纸一角抖一抖、用手拍一拍、用嘴用力吹、放在地上踩、用东西砸、用笔戳……
三、游戏《报纸乐器》
我要给小朋友出个难题,看看能不能难住你们,你们能用报纸当乐器给乐曲伴奏吗?
教师启发幼儿想一想报纸发出的什么声音可以和他们相对应
活动延伸:
在操作区投放报纸供幼儿继续探索报纸的玩法
活动反思:
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们的宝贝。经过多次仔细观察,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兴趣浓厚,可对报纸的利用性还是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怎样让报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孩子们对本活动有很浓厚的兴趣,说到报纸的用途时,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当孩子们看到报纸工艺品图片时不禁拍起了手,普通的报纸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动手实践时,孩子们探索出多种发声地方法,搓、弹、揉、撕……孩子们形象地表达出了报纸的发声方法,丝丝丝……咚咚咚……孩子们兴奋不已,最后报纸乐器演奏时,孩子们跟着节奏,脸上洋溢着欢乐!只是报纸的认识部分有些过于长,导致整个活动有些拉的太长。
非学科类教案篇4
三维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 体验1秒钟
①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 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 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后记
非学科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笔算
87×66×4567×79987×3254×6
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这些地砖铺5间会议室够不够,要思考哪些问题?思考一下,要求地砖够不够,这是用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在现有的地砖和要用的地砖这两个数量中,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下面需要同学们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方法来计算,是选择口算呢?还是选择笔算或估算?说一说你的理由。
你准备怎样估算?
用估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地砖数量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每间会议室在铺地砖时需要680千克水泥,这5间会议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
这次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认为谁选得对?
请两个同学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或笔算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学练习五第6题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条件与哪个条件是有联系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3)提出新的问题:这辆车如果刚好满员,一共可以运送多少旅客?
(5)指导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8题第1问。
2、和学生一起讨论第8题第2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非运营申请书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