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注重知识迁移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中,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和材料,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胡杨赞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胡杨赞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
5、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三、课前准备:
1、阅读课后“指南针”,在“指南针”指导下进行质疑;
2、阅读课后“学习链接”,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胡杨林的一些照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看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散文,是写一种生长在沙漠中的生命。请大家观看胡杨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屏幕,出示胡杨图片1)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就是潘岳笔下的《西风胡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师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西风胡杨》。
2、了解作者。(课件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课文朗诵,看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课件3)(或:学生默读全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全班一起朗读第一段。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课件4)(胡杨是秋天最美的树,胡杨生长在沙漠,是古老的树种,全世界的胡杨树绝大部分在中国塔里木,很珍贵。)
2、出示句子
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胡杨的生存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并且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⑶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3、阅读第2、3、4自然段
(1)身处茫茫大漠的胡杨,你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它的?(坚忍、无私、悲壮)(课件5)文中是怎样具体地写出了胡杨的这些性格特点?请同学们找出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
如: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
(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脑的层层黄沙。)
(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赞颂胡杨?(胡杨既耐炎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生命力极强的树;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
(3)对于这样的一种树,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喜爱、尊敬、……)你能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吗?为什么要这样读?试着背一背。
5、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 6、阅读5、6自然段
(1)说说你从这部分内容中知道了什么?(胡杨的过去、现在和作者的担心)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而担心?(“我”担心“河水骤减”使胡杨失去了生存的条件;“我”担心那些“上游的人们”忘记了胡杨曾经为那里的祖祖辈辈做出的贡献;“我”担心曾经受到过胡杨呵护的人们的子孙,会失去胡杨的呵护,生活在荒漠残城之中。)
指导朗读(担心、悲伤)。
我们也定会十分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同桌相互说说,大家再发言。
4、自由读第7、8自然段
看到这一大片枯杨(出示图片),我除了感动、悲伤之外,更多的是敬重!文中最后部分的一段文字最能表达老师此刻的心情。“我站在这孑然……,我是胡杨。”(最后一句:“我是胡杨”引导学生齐读)
(1)理解“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三天。”。说说“祈求”是什么意思?作者恳切希望的是什么?(“我”恳切地希望天公为胡杨带来雨水。“我”恳切地希望胡杨能在这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再坚持一会儿”意思是胡杨已经在这大漠中生存了一亿三千年了,希望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下去,“哪怕几十年”意思是希望胡杨給人们一些改变这里的环境、改善胡杨的生存现状的时间。“我”还恳切地希望那些衣食无忧的人们来看看沙漠的环境,增强忧患意识,一起来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饱含这作者关注环境保护的强烈责任感。)
(2)齐读“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泪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这句话,自由发言,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里用了五个排比句,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坚信胡杨生命力的顽强;坚信胡杨能感动上苍(包括人类);坚信人类会关注胡杨的命运,关注环境保护事业。)(写出了“我”的信心,“我”坚信:胡杨不倒,胡杨的精神永存。)
(3)齐读第8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
(四)赏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加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使用不同的语气。自设朗读: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最打动你的一段文字或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悟。(深情地读、憧憬地读、凄怆地读、激昂地读、轻柔地读、......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了敬佩之情,因为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它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
胡杨赞教案篇2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美丽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而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并使学生感受西风胡杨的伟大品格,领会作者对西风胡杨精神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五、难点:
1、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六、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了解沙漠。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间: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新疆的异域风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杨。(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全文,想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老师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学生读被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四、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桌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4、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五、总结
老师根据课堂上的学习,结合本课的学习要点加以适当的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视频)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过大家在课下的了解,对沙漠你有什么认识或看法?
2、生谈看法。(干旱、荒无人烟、难以生存??)
3、师: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举:仙人掌、胡杨)
4、引入课题。师:仙人掌不仅沙漠中有,在你的周围见过吗?而胡杨呢?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西风胡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周围见不到胡杨?
2、师: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一个“只”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胡杨的珍贵和与众不同。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
①胡杨最美、最古老;
②胡杨的生长地、数量。
师:你们对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熟悉吗?想了解他们怎么办?
指导学生要学会看书,可通过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4、师:在与沙漠这个天敌彼此对视,彼此僵持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胡杨,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吗?不过老师可没办法带大家到沙漠中去看,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5、师:看,这就是秋天里的胡杨。它的枝叶——(生接说茂盛、茂密等),它的颜色——(生接说灿烂夺目、金灿灿等),它的生命力——(生接说旺盛等),充满了勃勃生机。美吗?这样的金黄之美让让我们惊叹,令我们我们陶醉。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这么美的树在漫漫黄沙中究竟经受了怎样的洗礼,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又变成了怎样的一种树?
1、学习胡杨的特点。
??请大家拿出笔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生拿笔在书上画。
②指名回答。
③师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为什么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从4个方面理解:
①根茎20米,对比感受:若一层楼房按高3米算,这么长的根茎大约相当于几层楼房呢?请大家算一算。(约7层)感受根茎之长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不易;
②耐炙热耐严寒,可让学生拿自己在严寒酷暑中的体验做比较;
③不怕盐碱腐蚀;
④不怕风沙侵袭。
⑤小结:胡杨够有韧劲儿,够坚强,它忍受了我们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副铁骨铮铮的本色。(出示课件直观感知)
??说它无私是因为什么?(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将胡杨与牡丹、桃花进行对比,理解它的无私。
①硕大的牡丹,粉嫩的桃花都见过吗?漂亮吗?怎么个漂亮法?(生答)一个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另一个是白里透红、娇艳欲滴,但它们只在什么时候开放?(春季)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凋落了,用书中的话就是——(生答“稍纵即逝”)。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花异草。
②而胡杨呢?是否被人所熟知?是否有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们只是在——(生答“长年累月地忍受着那摧肝裂胆的风沙”)。
③小结:出示课件,来看看这沙漠前的屏障,有了它们的冲锋在前,才会有那身后的繁华景象。
④再来品读一下这无私的树好吗?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它的`悲壮又体现在哪里?(出示课件)
①指名回答。
②作者在文中反复的使用了一个词,让老师的印象极深,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千年)出现了几次?(三次)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死?有多少树能千年不倒?又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朽?可是谁能?(胡杨)
③小结:出示课件,看那,它那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在坚定地挺立着,三个“千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凛然的英雄气节。
④让我们来读出他的悲壮好吗?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胡杨的美仅仅是外表美吗?更美的是它的什么?(内在)它有着极其高尚的品质,这样的树都为人类做了些什么?
2、了解胡杨的贡献及现状
??引导学生明白胡杨为人类做了些什么?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胡杨的?(五六自然段相关内容)(出示课件)
师:胡杨的贡献真大!可人类是否善待了胡杨?他们又做了些什么?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对胡杨有什么影响?
生一一回答。
??理解胡杨流泪的原因。
师:人类只为了自己的私利,就完全不顾及在与沙漠进行顽强抗争的胡杨了。胡杨也哭了,它为什么流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
师:这小小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那些上游的人们依然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他们怎能()?怎能()???难道()?难道()???
生接说。
??交流:如果你就是一颗胡杨,你会对“上游的人们”说些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交流。
3、作者的希望与信念
过渡: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这胡杨林中,看着那些正在拼搏着的和已经倒下的胡杨,会有什么感受?(伤心、悲痛、难过等)会想些什么?(指名回答)作者也无比悲痛,他在那里默默祈求。
??作者在祈求什么?(出示课件)
①指名回答。
②从这祈求声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作者强烈呼吁人们去“保护环境”(板书)的心情。)
③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祈求吧!生齐读祈求的内容。
??作者的信念。
①作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醒那些无知的人们,他始终怀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指名读。
②师指导朗读,要读得坚定些。
??回归课题。
①作者还坚信直到某日会出现一种什么景象?(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是啊,大片的胡杨依然挺立在烈烈西风中,这就是——西风胡杨。(生齐说)(图片|背景音乐)
②孩子们,让我们带着作者对胡杨的爱,对胡杨的同情,对胡杨的赞美,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一课让我们认识了胡杨,通过胡杨让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希望大家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来保护环境,来保护胡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板书设计:9西风胡杨
↓
最美、最古老
↓
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
保护环境
胡杨赞教案篇3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记住本课生字新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
谈话导语: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中我们想要读的书有很多,有开阔视野的书,有提高自身修养的书,有休闲娱乐的书,以及经典的名著等方面的`书。那么,我们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读足够多的书呢?这就要求我们提高阅读的速度。提高阅读速度,跟老师一起走进阅读训练。
(一)快速阅读,眼能训练。
首先,让学生明确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
做到专注、节奏、块读这三点非常的重要。快读就是“块儿读”。
训练一:定点凝视训练,请学生凝视这个黑点一分钟。
训练二:视线横向移动训练。
训练三:视线纵向移动训练。
训练四:两目一行节奏训练。
训练五:眼脑机能训练。
通过这些训练,分别训练了学生的专注,眼球的灵活性,以及读书的节奏与块读。使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所提高。
经过了一系列的训练之后,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快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明确,快读不仅仅我为了快,而主要是为了理解课文,整
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感知课文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 题目 作者 出处 (30分)
2 文章的体裁?(10分)
3 文章写的什么?(内容)(20分)
4 文章是怎么写的(思路)?(20分)
5 文章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主旨)(20分)
出示阅读的要求:
1、翻到42页。待听到“开始”阅读的命令后,开始阅读。
2、阅读后举手示意,并记下自己每分钟的字数即阅读速度。要求用平时的阅读习惯一次性阅读,记下速度后不能重复阅读。
3、合上书,然后闭目回忆文章内容。
接下来,老师打开计时器,输入阅读字数,喊:“开始”。阅读结束以后,统计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达到多少。速度快的同学要予以鼓励。
接下来,就是咱们的百分闯关“测一测”。在这里,我设计了7道题,分别考察文章的题目、作者、体裁,以及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试题。
完成之后,请同学们根据答案给自己打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老师重点讲解一下,第5小题。胡杨有三个品格。(1)坚韧,胡杨既耐炙热又耐严寒,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盐碱,也不怕黄沙。 (2)无私,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了自己。(3)悲壮,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
学生改过分数之后,做一下统计。并让学生明确, 70分为有效阅读,低于70分的阅读都是无效的。
(三)掌握方法,积累生词。
坚韧 炙热 不朽 摧肝裂胆
身躯 滋润 围垦 祈求
生字教学方面,让学生读准字音,用自己的方法快速记忆字形。并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摧肝裂胆 、围垦这两个词。
(四)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此时此刻,孩子们刚刚领略了胡杨的风采,心中满含着对它由衷的敬与
赞美,我话锋一转,进行这样的过渡:“孩子们,在我们感动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关注胡杨的命运呢?”然后让他们细细品读课文5—8自然段,再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思考:胡杨的悲惨命运是什么?作者担心的是什么?
赏析句子,深化主旨。
2、出示文章的难懂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小组讨论并交流,说一说“祈求”是什么意思?作者恳切希望的是什么?
3、作者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让学生通过对排比句的赏析,感悟作者的信心。然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配乐激情朗读这个句子,读出内心的感受。)
4、让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说说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坚韧
无私 赞美、敬佩 关注胡杨命运
悲壮
保护环境
胡杨赞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八个一类字,理解“逼视、炼狱、蒸发、湮灭、壅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感情,学习作者的写法。
二、难点及重点: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主教案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打一植物。
2、板书课题:
3、从谜语中,你感受到胡杨有哪些特点。
4、出示胡杨的课件。
5、导入新课学习。观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画面,下面我们再去文字中感受胡杨之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
2、利用工具书或其它参考书,尝试自已理解。
4、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
区分并掌握字的写法:摧-催;燥-躁;椭-随;练-炼。
理解字义:森森然;炼狱;干燥;湮灭;壅住。
三、先读读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再整体读课文,比一比,是否比第一次流利。
四、默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了解,并整体感知。
1、说说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再读一读,谈一谈。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3、齐读中心句,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深入学习课文,了解胡杨的特点。
1、默读全文,找出概括胡杨特点的关键语句。
胡杨是沙漠里的巨树。
胡杨倒下了一千年不烂。
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烂。
二、赏析课文,感悟胡杨的精神。
1、学习第2-4自然段。自由读,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胡杨是沙漠中的巨树?
(1)从课文中的描写,理解胡杨外形之“巨”。
(2)抓重点句理解:大生命是搬不动的,更是不可肢解的。(胡杨坚不可摧,强不可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学习5-6自然段。
a、指名读,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一千年不烂的?
造成胡杨千年不烂的原因是什么,找课文中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b、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感最深的句子?试着读一读,大家来评一评。
3、自学第7-8自然段。
老师谈谈自已的感受:即使一棵胡杨倒下了,那也是一声轰然的巨响;那也是一幅壮美的画面;那也是一首不屈的乐章!
4、朗读7-8自然段,读出自已的感悟来。
三、拓展延伸,升华。
1、再读中心句,说说此时你心中有何感受。
2、出示胡杨的画面,此刻,你想对胡杨说些什么?
四、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加深理解托物言志的方法
板书设计:
千年不死
胡杨 千年不倒 力不可催 生命不朽
千年不烂
胡杨赞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方法:
讲授,沟通
学习方式:
朗读、小组合作、自学及自评。
一、教学过程:
(一)教师方面
①导入情境
打开课本,指导学生看图(课本内),从两幅图中观察胡杨的外貌的不同,引出课题。(2’)②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8’)
2、问题引入:(22’)
(1)胡杨树在地球上有多久的历史,它主要生长在什么地方?
(2)作者从哪几方面赞颂胡杨?(坚韧、无么、悲壮)
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赞颂胡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胡杨为什么会有“哭”的时候?
(4)作者有什么样的祈求?(对上苍,对胡杨,对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为什么要祈求?
集体讨论:本篇课文,作者把胡杨都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比作战士,与沙漠进行抗争)
找出作者对胡杨树开容的词,为什么会用这些词语。(孑然凄立、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等)
为什么作者对胡杨会心痛,对胡杨作者有怎样的信念?(我坚信:………)有感情地朗读八、九自然段。
3、思维拓展
作者对胡杨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古老的树种,他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而且,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定会十会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
4、全课小结(6’)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胡杨在作者眼中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树种,而且是一种可贵品格。同时感受到作者对胡杨深切的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之情,表达出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5、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2’)
(二)学生方面。
1、学生观图,直面感受
2、读课文;看小黑板,读(组)词
3、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4、画波浪线,找出描写胡杨的形容词,郎读词语
5、自由讨论交流,总结回答问题
6、指名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胡杨赞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3.能用简短的语言写出四、五、七段的意思,背诵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胡杨组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几个方面。
2.用简短的话概括4、5、7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眼
1.背景音乐起,师:在茫茫的大沙漠,当黄沙袭来的时候,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的时候,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郭也被掩埋了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衡,与风暴搏斗,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杨。(出示胡杨组图)
2.师:人们崇敬胡杨,留下了许多赞美的文字。(揭示课题,齐读)
二、紧扣文眼,整体感知
1.过渡:读读这篇赞美的文字,看看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2.生自主读文三遍(出示阅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连贯、流利。
(2)同桌读(齐读,分段读),纠正字音,联系上下文交流新词的意思,说说每段的意思。
(3)自主默读,思考: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3.汇报初读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师相机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说出4、5、7段的意思。
(2)问: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师相机板演: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默默奉献)
三、自主品读,披文入情
1.过渡:作者钟情于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默默奉献的胡杨,读了课文,你对怎样的胡杨动情了,请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把你动情的原因写下来,再动情地读一读。
2.生自主阅读,勾画、作批注,有感情地朗读。
3.同桌交流感受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探究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2.背诵喜欢的段落,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3.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词语引入,回顾内容
1.抄写词语:钟情、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默默奉献。
2.师:作者钟情于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默默奉献的胡杨,才写下这赞美的文字胡杨赞。
二、交流体会,精读感悟
1.过渡:作者为何对这样的胡杨情有独钟?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探寻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
2.汇报交流,朗读感悟
(1)无人关照的胡杨(第3段)。
抓住眼泪一词,引导胡杨的眼泪是什么它为何要流泪,体会胡杨受了伤就流出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是为了继续生长,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2)弓腰驼背的胡杨(第4段)。
可从惨不忍睹一词入手,引导说说什么叫惨不忍睹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体会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
(3)粗茶淡饭的胡杨(第5段)。
①抓住粗茶淡饭一词,粗茶淡饭在生活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里呢?(生长条件极其恶劣)胡杨粗茶淡饭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②它是在夏季酷热只有粗茶淡饭,引导:读这个句子,你想说什么?(板演:顽强的生命力)
③能把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4)默默奉献的胡杨(第7段)。
①它的树干木质坚硬从来没有索取。引导:你读懂了什么?
②彻底说明什么?(体会胡杨对人类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
③让我们把胡杨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读出来。(齐读)
3.小结: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这些词都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它的生命是那样的(顽强),所以,它才会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板演:千年千年千年)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不叫人爱呢?
4.问: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几次用到了千年千年千年?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
三、升华情感,书写敬意
1.过渡: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它感动了作者,作者又用隽永的文字感动着我们。你对哪段文字感触最深,请你尽情读一读,赞一赞。
2.生自主朗读,背诵。
3.出示背景音乐,胡杨组图,指名背诵。
4.师:我们感动于胡杨,感动于它顽强的生命,感动于它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也有话想说,想赞一赞这西域的美丽风景胡杨。赶快写一写,赞美赞美胡杨吧!
5.生自主写话。
6.出示背景音乐,胡杨组图,指名读出学生的赞美。
附:板书设计
胡杨赞教案篇7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